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张之光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空灵神韵逸品心自悦

2013-07-02 10:28:4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雒青之
A-A+

  张之光先生是全国画坛关注的画家。阅读他的作品,既有传统文人的自然与心灵合一,又有时代精神的自由超越。那些有情有味的画作,总能释放出“蓝田玉暖日生烟”的流动性情怀。作为陕西画坛有实力的画家,张之光先生的画作始终保持或坚守着属于他自己的那种精神的柔韧性和心灵的独立性,他所追求的是艺术与人格的结晶、笔墨与情感的和谐、心性与诗性的共鸣、审美与自由的一体。我解读过当代许多名家的花鸟画、人物画,也深入地比较过张之光先生与其他画家的同与不同,我觉得张之光先生的作品实现了艺术对心灵的开放、对精神的开放、对情感的开放,从而尽可能地赋予作品以“内心独自”的体验形式和美学境界。一直以“工人出身的画家”为荣的张之光先生,对于中国画创作有着令人澄净的见解:花鸟使人纯粹,人物使人沉醉,画画就要画出尘世间的滋味和沙漠中的甘露。张之光先生试图通过删繁就简的笔墨,用简约的、动感的花鸟和飘逸的、精致的人物,抒发他的“心迹和灵迹”,以求抵达古典与现代不谋而合的美学真谛。在很多人眼中,陕西画家整体厚重、沉雄、古朴,相对缺少灵动、心动乃至骚动,其实不然,包括张之光先生在内的陕西画家实力超群,画风多样,没有一成不变的标本,他们很少有地域的禁锢封闭,而充满了对陕西八百里秦川的梦幻般的美学视野,这一点令人非常羡慕。我从张之光先生的画作中所看到的就是一种梦想的力量,他在俯瞰,他在贴近,他在透视,他在花鸟与人物的表现力上找到了生命的符号。我确定,张之光先生的作品既是一种艺术的腾跃,也是一种情绪的淋漓,同时也是人格的化身。有人说他的花鸟画像诗,他的人物画像词,的确如此。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始终给情感、感觉、梦幻、乡愁、精神、灵魂留出足够的位置,让深入作品的读者品味到超越时空的精神话语,诚如贾平凹先生的率真评价:“我最欣赏的更是画中的艺术家的那一种启悟的心态,流水心不竟,云在意俱迟。这种对于宇宙自然的理解,对于时空的理解,对于人生和艺术的理解,散发着古气,又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拈花一笑为哪般
  艺术家的首要职责在于让作品引发心灵的陶醉,这是一种美的历程,也是一种审美立场。张之光先生的作品罕见地洋溢着言之不尽、觅之不尽、思之不尽的心态美,情态美,生态美。我一直认为,好的画家要敢于“捕风捉影”,善于“长袖起舞”,勤于“化实为虚”。张之光先生的奇特之处或过人之处就在于:有细腻入微的神韵,有纤毫毕现的意境,有神来天外的笔墨,有一触即在的情趣,有不事张扬的飘逸。
  他的花鸟画永远是没有病态的那么一种既热情又冷静的,令人乐不思蜀的,精致、温馨、典雅、秀丽、清润的作品。中国的花鸟画在世界美术史上都是闪烁东方智慧的最佳典范,代表着中国艺术家对自然、对生活、对蕴含着灵性的一切生命的高度尊重。张之光先生的花鸟画,芬芳入骨,形式袖珍而精神博大,笔调简约而情感深厚,仿佛是对大自然的无限接近和亲近。他并不是简单地追求诗意,或刻意地寻求简单,而是以一种迎合和接纳的态度向心中的花鸟倾诉或独白,表现的是画家心灵的疆界与自然的疆域的吻合,其灵感的节奏和笔墨的力度恰到好处地将花鸟的美学内涵和情感元素呈现出来。在我看来,精彩的花鸟画离不开四种美学支点:一是思想要流畅而不能凝固;二是诗意要空灵而不能束缚;三是语言要含蓄而不能嘶吼;四是笔墨要轻盈而不能重压。这些支点在张之光先生作品中几乎全部覆盖,并渗透着异乎寻常的艺术质量。如《临潼山下秋风老》《秋风大漠动菰蒲》《细雨新荷》《河洲清趣》《鸭趣》等,都是令人情不自禁、赏心悦目的珍品,其中所传递的深度的爱意与诗意玲珑剔透,有一种与大自然的景、物、形、韵相濡以沫的浓郁情调,让人不由自主赞叹艺术的能量和美学的纯净。这些画作多情而高贵,不可抗拒地引导着心灵的到访,让读者在作品的滋味非凡的艺术魅力中,看到精神河流淋漓在其中波飞浪涌的痕迹,并从中汲取到花鸟画的心灵源泉和灵魂血脉。
  张之光先生的花鸟画已经不是简单地画出花鸟的动态美、鲜活美、宁静美,而是加入了自由的不受羁绊的艺术精神。他的画一方面充满了独树一帜的创造性语言,在抽象和变形之中复制了大自然的细微之美;另一方面则大胆融入了画家的精神人格,每一幅画都很少有雷同,犹如诗人在字里行间创造自己的灵魂一样,他以花鸟的形式和形态提示着对大千世界的奇思妙想。法国文学家波德莱尔曾经说过:“我赞赏一幅画经常是单凭着它在我的思想中带来的观念和梦幻。”张之光先生带给我的感动在花鸟画中非常清晰地表现为:第一,真正的情趣不在于感官的惊醒,而在于心灵的解放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力,读张之光先生作品其实就是还原心灵的天然性和率真性;第二,对花鸟的迷恋始于花鸟代表着作者内心所向往的温馨之美、温情之德、温柔之力,坚守传统花鸟的清静、清新,拓展现代花鸟的生动、含情,这是张之光先生对花鸟画的永恒的心灵化处理;第三,花鸟画不能是沉默的花鸟画,而应是饱含诱惑和自然本性的语言无限多样的花鸟画,张之光先生通过花鸟画的情趣盎然的表现方式,为我们创造了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品质,使花鸟画在一点也不令人眩晕的美感上复活了我们对大自然的完整热爱;第四,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这三种中国画基本样式中,花鸟画最适合作为沟通东西方美术精神的媒介,因为花鸟画的形态、色彩、结构、蕴含完全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东西方美术家接受并持续深入地加以解构,特别是张之光先生把花鸟画的传统和当代的艺术思维很好地交汇在一起,使花鸟画成为一种开放的艺术系统,增强了花鸟画的主观性、体验性和梦幻性。譬如《熏风》《香馨》《山花淡而适》《八哥红叶》《天寒红叶稀》等,都是让人忍不住要铭刻在心头的佳作。这些作品的浓郁诗意勿庸置疑,而我更看重的是其独特的花鸟画创作观念,即花鸟画不是展示花、把玩鸟,而是建立人与花鸟之间的亲合性、亲切性,让人们在花鸟的存在中看到生命的有韵味的影像,并让自由的心性以自由的笔墨表现出来。把任何花鸟用笔墨画出来是不难的,难的是让花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物,而是生动的心。张之光先生做得出色的地方就是有意识地让花鸟画渗透着灵性,用情感的力量搅动一池春水。花鸟画如果仅仅是以装饰性呈现着美,那就只是小美;真正大美的花鸟画应该是童话、神话、情话三合一。能够创作大美花鸟画的画家也必然是童心永不枯竭、爱心永不流失、真心永不凋零的。张之光先生就是这样令人陶醉的画家,他将笔下最纯粹的花鸟画变成了心灵的肖像,画花鸟就是画生命的力量和情感的深层积淀。所以,阅读张之光先生的花鸟画作品,最核心的关键密码就是:蒙眬的感觉,加思想的流动和诗意的轻吟。
  、梦痕犹在现实中
  在花鸟画上显露出来的独特创造性用之于人物画创作,同样让张之光先生成为备受推崇的画家。张之光先生的人物画最令人钦佩的不是他对人物画的超凡脱俗的理解与把握,而是他将人物画与花鸟画的创作元素进行了有意义的对接,有一种叫人不能不折服的“天人合一”的美学高度。画人物画,张之光先生既不走西方的艺术技法,也不走传统式的复古路线,而是独辟蹊径,把人物画的精神和情感空间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在张之光先生的笔下,人物画讲究的是整体感,整体的表现符号毫无障碍地穿行于笔墨之间,那流动的线条、互不排斥的人物主体与背景,以及相互渗透的花鸟与人物的共存性,都时刻表达着张之光先生的艺术精神。他的笔下人物不丑、不疯、不黑、不怪,有着或温暖,或安宁,或愉悦,或清新的姿容。西方艺术家有一个很人性化的观点,即认为创作乃是寻找温暖,“温暖乃是幸福意识的源头”,优秀的作品都会有一种“对于暖乎乎的幸福的深刻意识”。张之光先生在这一点上非常契合这种“温暖”理念,把人物画的内在本质定格为三个层次:一是生命本身就是令人欣喜的,画人物画就是让生命变得生动起来;二是每个人物都是有灵魂的,画人物画就是对人类灵魂的艺术观照;三是温暖的画面给人以幸福的体验,仿佛画中的人物就是我们自己或我们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前世今生。读这样的人物画就不会感到笨重和压抑,更不会感到消极和沉沦。在张之光先生的创作历程中,人物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高峰,也是他堪称雄奇的创作体系中最有魅力的资源。我认为,较之于他的花鸟画的美学风格,他的人物画更加忠实地揭示了他对人生和生活的全部体验和经验、智慧,其中所蕴藏的十分丰富绚烂的美感是让人过目难忘的。
  有意思的是作为花鸟画家的张之光先生与作为人物画家的张之光先生完美地复合在一起,我在他的花鸟画中可以认出他的人物画笔触,又在他的人物画中洞察到花鸟画的某些细节,这种奇妙的联合让我分外懂得他的两种画作的统一的画风和相通的情感。他创作的大量古典人物画,让我在阅读期间产生了许多联想,譬如:时光在若明若暗、若有若无地微笑,恍若惊梦的人生似遥远又似在眼前,生活的诱惑在于听命于心灵,天地间流动着心怀柔情的温暖,在寂静的日子里不应该缺席的是诗意,最有咀嚼价值的人生其实就是“传达着一种伟大的、庄重的、充实的快乐”等等。这样的联想真的是读其他作品所不曾有过的,真的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之情跃然心间。人物画一旦具有了花鸟的灵气、山水的精神、生命的律动,就是了不起的精神象征和灵魂故乡,我从张之光先生的作品中读到了人物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诗韵!
  《春在枝头已十分》《我醉欲眠卿且去》《醉扶怪石看飞泉》《但得酩酊酬佳节》等酣畅淋漓的作品,在我看来就是贯通古今的艺术邂逅,它们将生活的情趣、人性与诗性的关联、身体与心灵的和谐,表现得非常机智乃至顽皮,充满了画家本人对诗意万千的古典人生的一种敬意。张之光先生的人物画很节制,用笔不狠,用墨不重,也不纵情、煽情,但每幅作品的精神流量都很充沛,并且他有意识地汲取了西洋人物画的某些有韵味的形式如图形、色彩、光线、形态,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更为难得的是张之光先生重视人物画与花鸟画的内在联系,让二者浑然一体,充分发挥了自己在这两个领域的特点和优势,使人物与自然相契合,使花鸟与人物、情景与心境熔于一炉,这种开放式的结构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力和精神折射力!从绘画本质上来说,人物画突出的不是“像不像”的问题,而是神韵“到不到”、“够不够”的问题。张之光先生足以令人称道的是,他从不依附于形象、具象上,也不偏安于抽象、无象上,而是避实就虚,隐逸高蹈,让笔底人物的情态与大自然的生态以及作者本人的心灵充分交融起来,成为艺术尺度和精神尺度都源源不断地得以放大的审美源头!
  《黑白真世界》、《万卷古今消永日》、《明月小桥人归渔》、《梅窗校书》、《一蓑烟雨任平生》、《只许高僧领鹤行》等都是令人安静的作品,在我看来它们就是一首首梦幻曲,弥漫着流动在时空中的诗情画意。这些画作没有躁动,没有喧嚣,甚至让时间凝固成一花一草一世界的模样,所有的人物都在亘古的诗意中把明月清辉洒向尘世。这种美不胜收的阅读不光是眸子中的明亮的享受,更是心灵间永恒博大的期待和温暖。张之光先生似乎在用他的人物画表现他对古人、古风、古韵、古朴衷肠的缠绵悱恻,同时也是在混合着今天的情深似海的灵魂气息,其中依稀可辨的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旷世情怀。读这样的人物画不仅感受深切,而且可以让我们真的发现:“感情为我们进入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更大世界提供了方便之门。”(哲学家舍勒)
  我非常赞同一种观点:画人物画的画家是不能关闭梦境的。张之光先生创作人物画时仿佛是以时间为笔,以情感为墨,以难以说得清楚的依恋与惆怅为过往的历史烟云和芸芸众生作出心灵的观照和解读。因而,观赏他的人物画最好有这样四个切入点:一是在偶然的作品中寻找必然的诗意;二是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确立美的精神;三是相信大自然中拥有数不尽的吸引人生的力量;四是在诗韵闪烁的情景交融的人物画中总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在我揣摩的张之光先生的各种代表性作品中,他最优秀的人物画都充满清澈而透亮的柔情。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张之光先生人物画的最深邃的美学风范就是:历尽沧桑而永不失落的人生,将会给我们莫可名状的惊喜,作为画家,心中应该始终让笔墨荡漾着清新的微风!
  无论是他的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在不知不觉地随着时间流和意识流走向艺术与情感的深处。在这个十字交叉的小径上,张之光先生抱着对人生、对自然、对心灵最诚恳的态度进行艺术的创造,为世人提交了一份品味梦想的美学蓝图。这一点,贾平凹先生眼光很准:“他的画是他的心迹和灵迹,所以他无所谓什么题材,一切都是灵性之载体,即使随便抹一下,都能看出他的精神。”张之光先生的艺术精神或美学精神,在我看来,就是带着梦想走进艺术,带着仁慈和包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发现并开垦艺术的力量,在花鸟、人物、自然、心灵的变幻无穷中展现艺术的神奇和生活的源泉。工人出身的张之光先生,至今仍就不想褪去工人本色,保持着可贵的低调。生活在低处,艺术在高处;低是高的铺垫,高是低的目标!张之光先生用他那令人心满意足的温馨佳作,为温暖地追求艺术的人们搭建了一条通往艺术高地的心灵之路。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张之光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